回到主页

【院长必读】社会办医如何借力“体重管理年”政策,实现减重健康管理弯道超车?

· 院长必读

政策红利释放:抢占国家级健康管理入口

2025年3月,国家卫健委正式将“体重管理年”纳入公共卫生服务体系,要求三级医院设立肥胖门诊,二级医院开设体重管理专科。这一政策为民营医院开辟了参与国家级健康管理工程的新赛道。例如,黑龙江已设立36家体重管理门诊,通过“预防-干预-治疗”三级体系覆盖全年龄段人群。社会办医院可联合街道办、物业开展“筛查周”活动,快速获取潜在用户,同时申请《体重管理指导原则》认证强化专业公信力。

服务分层体系:构建“基础-核心-增值”三维盈利模型

1. 基础层:减重筛查签约管理

通过免费BMI检测、体脂分析等标准化流程,打通流量入口。综合“合理膳食+运动训练+动态监测+睡眠调节+心理解压+中医理疗+药物辅助”等基础体验服务,通过3-7天的短期"减重训练营“进行客户体验,解决信任,实现签约转化

2. 核心层:个性化减重方案

针对签约会员,提供覆盖健康管理、药物干预、减重手术等分级分类项目,制定一人一案的个性化减重方案。例如:周口港区医院通过微创减重手术支持,为重度肥胖患者提供术后管理方案

3. 增值层:高端自费服务嫁接

针对高净值人群提供减重创新特药、干细胞生物医学等服务,帮助高净值人群实现非手术降脂减重及减后机体修复。

资源整合:构建“1+N”协作网络降本增效

1. 跨学科联盟

牵头组建“体重管理专科联盟”,整合内分泌科、营养科、运动医学科等资源形成MDT团队。

2. 产业链跨界合作

- 与运动品牌联合开发智能体脂秤、与健身房联合开展减重训练;

- 与餐饮企业定制冷链低卡餐包、营养餐供应等服务,降低运营成本;

- 与保险或科技公司合作推出“减重不成功加倍退款”承诺,实现风险共担。

3. 医联体下沉

通过“筛查-转诊-跟踪”分级体系延伸服务至基层,如与社康中心合作实现双向转诊,依托医联体网络推动资源下沉。

数据驱动:赋能全周期精准管理

1. 数据采集与分

整合可穿戴设备、APP打卡及HIS数据,提升客户粘性,构建动态数据库。结合临床定期复诊情况,为客患制定科学规范的减重管理方案。

2. 服务效能提升

开发患者全病程档案,覆盖门诊-住院-随访阶段。例如,通过AI营养系统替代传统人工管理,使效率提升

合规与品牌双轨驱动:筑牢可持续发展根基

1. 健康管理要与医疗分开运营

医院开展减重健康管理,要坚持打造自费项目,摆脱医保依赖,明确区分诊疗与非诊疗界限,独立场地运营。为了少走弯路,可复刻泓哲医帮的健康管理模式。

2.诊疗需要严守医疗质量红线

确保诊疗方案符合《肥胖症诊疗指南(2024年版)》(点击蓝字查看),从业人员需持注册营养师、康复治疗师资质,建立《体重管理服务标准操作手册》。

3. 公信力塑造与公益结合

发布减重案例白皮书(如3个月减重20斤成功率统计),联合权威机构举办学术会议。同时承接政府社区筛查任务,开展免费义诊实现公益与商业双赢。

医帮总结与建议

社会办医院需以政策为杠杆(响应国家级健康管理工程)、需求为导向(覆盖疾病治疗、亚健康干预、形体塑形三类人群)、资源整合为手段(跨学科、跨行业协作),通过数据+服务产品化打造差异化竞争力。

泓哲医帮赋能的健康管理中心,以糖尿病、肥胖患者及高危人群为入口,通过“精准特训营(做体验)”、“会员签约(做店内服务)”、“生物科技”(特需服务),已稳定运营2年,2024年营收2000余万元,预计25年营收5000万元。在摆脱医保依赖、公立医院主导的医疗市场中开辟出自费发展的新赛道!

broken image